《道教伦理 : 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陈霞
本书上篇讨论道家道德哲学。“德”与“道”是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大量谈到道德,并追问道德的根基。“道”作为根基具有超验性、形式性、包容性、非强制性、普适性、实践性等特征。道教继承并转化了道家道德哲学,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劝导“头上三尺有神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承担了社会教化的功能。中篇以道教劝善书为例探讨传统社会的道教伦理。下篇从生态角度对道教伦理进行新的诠释。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是“道物无际观”。道家道教“无为而治”、“损有余补不足”、“承负”、“周穷救急”、“贵柔守雌”、“天地财富观”、“返璞归真”、立足于责任和义务的弱人类中心论等诸多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能够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陈霞,196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主任,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执委,2022—2023年博古睿学者。著有《道教劝善书研究》《道家哲学引论》《道教身体观——一种生态学的视角》,编有《道教生态思想研究》《王明集》《宗教学原理》《道教术语汉英双解词典》等,参与《马丁·路德的神学》《道教与生态——宇宙景观的内在之道》《人类的宗教》《中国传统哲学纲要》《中国哲学典籍大全提要》《抉择——二十一世纪看〈易经〉》等著作的英汉互译工作,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一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