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子思子·孔丛子》陈桐生
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编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相承的道统体系,学者们将子思与孟子合称“思孟”。战国时期,学术界重视的是子思论述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兴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中庸》是儒家论述心性道德培养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说成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作。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其记述自孔子始,下历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迄东汉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孙季彦,共记录了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陈桐生,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儒家经传文化与史记》《史记与诸子百家之学》《七十子后学散文研究》《曾子·子思子》(中华经典藏书),以及“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的《国语》《盐铁论》《风俗通义》等专著十余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
孙雪霞,文学博士,比较文化博士后,美国南卡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古代文学硕士导师组召集人。著有《文学庄子探微》《比较视野中的<庄子>神话研究》《风俗通义》(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现代哲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