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李溪
今天 人们对文人之物总有一种闲雅自然的印象,其实,它们的诞生,皆曾经历过文人长久而艰辛的澡雪。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这个文人所建立的意义世界中,物 的面孔或许是无用的、丑怪的、斑驳的、平淡的,但这正意味着它们脱离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见,终以独我的姿态在天地间现身了。文人对物的书写,实际上也是在诉说他们自身。比起任何一种社会关系,这些物的意义都更为坚实、笃定、永恒。因此,他们常说,唯有这些物,才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作者简介:李溪,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与文人艺术观念、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景观思想。2009年于台湾大学研修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史。2010—2011年于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修比较哲学。2018年获美国艺术研究联盟(ARIAH)“东亚学者奖”,赴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研究机构驻访。2015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客座教授。出版专著《内外之间——屏风艺术的唐宋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曾获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傅伟勋基金会亚洲哲学优秀论文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